查看原文
其他

校友彭沪:生命因厚德而至善

新媒体工作室 井冈山大学 2022-12-16



2020年,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推出了5集纪录片《AI梦想曲》,这是一部从社会人文角度讲述中国人工智能前沿应用的科技纪录片,分别通过医疗、教育、体育及工业四个领域,展现中国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和尝试应用。通过讲述五个不同年龄、职业的“梦想家”和人工智能的故事,以他们在追梦过程中经历的挫折、惊喜、压力为切入口,记录他们拥抱科技或利用科技改变行业痛点的故事。这既是一场充满奇思的科技创想,更是一部刻有时代印记的追梦记录。该记录片播出以来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。


校友彭沪(左),点击观看纪录片《AI梦想曲》


其中《AI梦想曲》第一集《医路前行》的主人公就是原井冈山医专1994届临床医学专业的校友彭沪。彭沪,现为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,急诊医学科副主任,急诊感染党支部支部书记。



彭沪还是第三批上海援鄂医疗队第一党支部书记。2020年1月28日,农历大年初四,彭沪和队友们“临危受命”,匆匆踏上了“逆行”的征程。当天晚上8点,彭沪一行顺利抵达武汉,次日到达武汉市第三医院工作。由于事发突然,当时团队成员的防护装备并不标准,1860口罩只有S号,戴在体形壮硕的他的脸上显得非常滑稽。3M带皮筋的口罩戴得时间久了,耳朵后面都勒破了,留下一道道血印。


彭沪所在的是由一个个普通病房改造而成的重症病房,那里收治的是武汉第一批重症患者。在重症监护室,彭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高危病人,自身压力也非常大。工作期间一个班次是六个小时,夜班更是要12个小时。由于穿着防护服,不能喝水、不能上厕所,时间久了眼罩上还会起雾。“工作久了,我们就像是提前体会了80岁老人的身体状况,腿伸不直、眼睛看不清,所有动作都很迟钝。但看着这么多重症病人,还是要硬着头皮上。”彭医生幽默地说道。


为了缓解病房内压抑的气氛,彭沪一到武汉,就给自己改名“彭去病”:“他们一看到我这个‘彭去病’就非常开心,觉得你来了之后,我们非常有信心。”



在ICU工作的彭沪,常常与同事在病床边一守就是几个小时。他们要时刻关注病人的身体状况,调整病人的呼吸机参数。看着生命垂危的病人情况略有好转,彭医生就会很有成就感。当然,也有几个重症患者最终没能熬过去。“这种时候,我们做医生的就会感到很痛苦。长时间的关注与照料,我们对病人都倾注了感情,看着他们就这么离开,是一件很难受的事。”彭医生说。


武汉抗疫期间有很多未知的困难,不仅是生理上的不适,更是精神上的压抑。作为一个重症医生,彭沪见过不少这种场面。但对于不少年轻的医生和护士来说,此前并未见过这样的场面,恐惧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,不可避免的压力笼罩着他们。


心理压力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身体状况。彭沪回忆,从进入武汉的第二天就不断有人生病。这里面有医生,也有护士。


对于生病的医生和护士,彭沪常常亲自给他们送饭。对于生病的同伴,彭沪也会亲自去做检查,安排好核酸检测。


曾经有一段时间,彭沪自己也感觉“不太舒服”。疫情期间,医护人员需要戴一个防护目镜。脱掉防护目镜时不可避免地会碰触到眼睛。这之后彭沪感觉到了一系列的变化:味觉、嗅觉都没有了。即使这样,他依然镇定地去上班,后来这些症状竟自动消失了。彭沪回忆说,后来通过交流,很多人都有过这个阶段。这是心理压力过大所带来的连锁反应。


在援鄂行动的55天里,彭沪医生与疫情正面交锋,每天都是医院宾馆两点一线的生活,有时候忙到甚至没有时间与家人视频通话报平安,但彭医生没有丝毫后悔。从一开始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,到如今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的安心,彭医生表示,这次的驰援武汉是自己职业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。



虽然“援鄂战疫”已经暂时宣告结束,在距离武汉约800公里的上海,这场“防疫大战”一直都在持续。如今,彭沪还一直忙碌在上海市的疫情防控第一线。


JGSU


这份试卷!请您审阅!

带着“最强大脑”加入《最强大脑》

井大花纹|静谧的角落

校党委常委班子召开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

学校开展新春走访慰问活动

吉安市人民政府和我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

冬日暖阳,井大街拍又上新了!

刘利民任我校党委委员、常委、副校长


来源于校园网,视频来源于央视频

责任编辑郭伟清 田洲钱

总编辑:李裕福井冈山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-新浪微博:@井冈山大学;抖音:井冈山大学 -QQ空间:2156219751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